这些报名想做投递员的人年龄不等,大的有二十几、小三十的岁,最小的十四岁,再小就不收了。
超过三十岁也不收,年龄大了,拖家带口的心思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不上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年龄小记性倒是好,但体力跟不上。每天走街串巷的,小孩子的安全也是个问题。
之所以把年龄限定在十四岁,是因为古代的十四岁男孩,已经能算家里的劳力,能出来做事了。
给这些人做培训的,是投递行的临时伙计。准确的说,是卓家的小厮。是袁冬初在通州的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一员,名叫二笙。
名之为第一阶段培训,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
就是带着这些人,把小纸片上的百多个字朗读几遍。教他们怎样通过每行字前的提示符号,联想到这行字的内容,能让他们自行复习。
不多几行字,内容也很简单,便是庆州当地的街道巷子名称,还有几个常见的人名。
虽然讲述内容简单,但架不住这是临时召集起来的乌合之众。不但人多,还没一点儿纪律性。
这是诚运第一次做这种大规模的培训,讲解员的二笙年纪也不大,才十七岁。
为了控制场面,在场的除了二笙,还有孙掌柜和两个三十多岁的管事。他们三人坐在靠墙的三张椅子上,给二笙撑场面。
大堂西面的那个隔间,和讲台分列大堂两头。隔间里坐着袁冬初和卓静兰,还有两人的丫鬟。
隔间的隔断有比较细密的镂空,不靠近的话,外面基本看不清里面,但位于里面的袁冬初几人却能看见外面的情形。
二笙年纪虽轻,但做事很牢靠,学东西也很扎实,所以让他出来锻炼锻炼。
二笙很严肃的站在一块黑板前,先讲了课堂纪律,把下面的窃窃私语声音压下去。之后才拿起一张名单,开始挨个儿点名。
四十几个学员都席地而坐,坐具都是自备。有坐草编蒲团的,有拿块木板子凑合的。听到喊自己名字,答应的都是“有”。
这地方的应声习惯,无关大局的细节,袁冬初也没特意改动,当时教孙掌柜等人就是这样。
点名之后,便开课了。
都是熟悉的流程,先带着四十多人把纸片内容朗读三遍。刚开始讲解提示符号,下面席地而坐的学员们开始有了骚动。
一眼望去,大多数人都是很兴奋的神色。有几个一副跃跃欲试、马上就要大展身手的样子。
有人甚至已经在讨论,他们进阶之后会不会得到重用、会是怎样的去向了。
那信心,简直大的不得了。
几个年纪大写的,却要愁苦一些。大约只想来碰碰运气,这时却发现,自己的记性着实比不上那些小子们。
下方说话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眼见课堂秩序已经维持不下去。
再看撑场面的孙掌柜三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完全没有救场的自觉。
这就是指望不上的意思呗。
人家二笙好歹是大户人家的小厮,从小就聪明,被安排跟着念过书的师傅做事,同时认字鞋子,很有些气派的。
看着一帮没规矩的家伙骚动起来,二笙很是端正了脸色,教鞭把面前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