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4章 高帽儿(1/2)

    江有汜看着那笑顿觉毛骨悚然,陛下可从未对他这般“和蔼可亲”过。

    “江卿,不知户部筹粮一事进展如何?”

    江有汜:“……”

    想知道户部筹粮进展,召他这个吏部尚书干嘛?

    江有汜心里嘀咕,面上却恭恭敬敬地如实回答,“回陛下,据闻,户部三次筹粮已顺利完成,剩下便是米粮到位的问题,汤大人说暂且看江南事态如何,哪里缺粮就发往哪儿。”

    “江卿办事,朕果然放心。”

    江有汜:“……”

    陛下耳朵没问题吧?

    他大逆不道的想。

    “陛下圣明,筹粮一事实乃户部上下努力奔走的结果,臣断断不敢居功。”

    姬羌却毫不犹豫的笑道:“江卿谦虚了。若无江卿在汤崇俭背后坐镇,户部筹粮一事,不可能这般出人意料的顺利。”

    大梁九州三十六郡,去岁雍州、冀州多个郡县遭遇旱灾与蝗灾,今年不问朝廷要银要粮便已经谢天谢地,更别提去这两州筹米粮。

    今夏江南梁、荆、扬三州又逢水患,便是伸手问朝廷要钱要粮的几个。

    因此,朝廷向地方集粮,只能从另外几州入手。

    如今的局面是,大堆的银子有,能调度的粮山无,只能稀稀疏疏的从各个地方调度,或者直接向各地粮商购买。

    所以,当姬羌听闻户部这么快将筹粮一事顺利完成,说不惊讶是假的。

    “陛下请听臣详述,户部第一次筹粮顺利完成,皆因汤大人未雨绸缪。当初,武陵郡王率军北上之后,汤大人唯恐大军后续缺口粮,便从江南各地调度米粮四十万石。说来也真巧,这批米粮刚离开扬州地界,大军便凯旋归来,接着,扬州、荆州等地突逢大水……”

    对朝廷来说,四十万石米粮免遭水灾,又不用北上南下的调度,可直接发放灾区,简直不要太省事。

    “第二批粮筹的更加不费力。”

    “哦?怎么说?”姬羌更加好奇。

    “回陛下,皆因一人——沈万九。”

    提起沈万九,江有汜直想说他是陛下可移动的粮仓银库。随用随取,一点儿也不耽误功夫。

    朝廷第二次筹集米粮时,沈万九跑到户部,自告奋勇拿出自家两个粮行,愿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全部调给朝廷,当时六部闻声,别提有多狂喜。

    沈万九本就是江南人士,江南四大粮行,沈万九一人就占两个,他肯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首先在调度问题上,朝廷就免去大麻烦。

    如此忠义之士,朝廷自然不会趁机占他便宜,用市价将沈家粮行的米粮全部买下。

    经江有汜提醒,姬羌这才想起沈万九祖上便是倒腾米粮发家的。

    此次沈万九又解朝廷燃眉之急,姬羌默默在心里再记他一功。

    接着,她便满心期待等江有汜讲述第三批筹粮之事。

    姬羌怎么也不会想到,竟与她小姨母有关。

    据江有汜言,燕国公主昨日亲自向汤崇俭许诺,若朝廷需要,她愿从吴地筹粮二十万石,直接调度到江南三州。

    吴地在三州之南,距离短,调度也极为方便。

    三次筹粮均有眉目,速度快,方案最佳,解了姬羌心头大患。

    追根究底,她可不认为全是汤崇俭未雨绸缪,以及沈万九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