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1/2)

    个称呼,其实是东门发明的。

    至少在我印象里是如此。

    事情发生在我们初到鲁迅文学院不久,村长要借东门的墨镜拍照,东门坚决拒绝,声称:“哥的酷,只有哥能拥有。”

    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对哥的泛用,并越用越强悍。

    后来在一次聚餐会上,我们称其为网络创作的第四人称。

    当将此称呼用到高潮时,我甚至冲出去对着饭店里的服务员大喊:“服务员,给哥来瓶橙汁!”

    当场把服务员雷昏。

    一早,我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才醒来的。

    一看到那耀眼的阳光,我骂了一句:“日哦,哥今天又没法码字了。”

    决定去吃早饭。

    食堂里人不多,除了几位面生的老师,同学里只有骁骑校和七尺居士在。

    骁骑校,17k的大腕之一,创作有《铁器时代》《武林帝国》,目前正在写一本《橙红年代》,一如前两本般坚挺,因此大家都称他做校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书写得好,也是因为他人性格稳重。

    网络写手和写手之间的接触,常常是一开始根据对方的成绩来称呼某大,然后是根据年龄,最后就是根据性格。校大无论是资历,成绩,年龄,性格,都够格称得上这个大字,相比之下,哥我好歹也算一新晋小神,但通常总是认识我的人在两个小时内会喊我缘大,一天内喊我缘分,两天内喊我猿粪,三天后每个熟悉我的人看见我都只想踩我两脚了。

    这个大字,我是万万不敢领受的。

    而校大本人是徐州人,恰恰我也有一半的徐州血统,这样一来,两个人感觉上就要亲近一些。

    不过由于骁骑校的为人闷字大于骚字,我对于挑逗他通常很难提起兴致。他最风骚的表现,就是躲在一旁嘿嘿冷笑着看我们嬉闹,自己是轻易不介入的。

    至于七尺居士,我一时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

    作为17k最老资格的作者,一本数据侠客行在整个网络小说界也算能排得上字号的。然而他看上去就象是一个长着胡子的小正太,憨厚的笑容,纯洁得仿佛邻家男孩,以至于我对他有不忍下手的怜悯。

    对于校大,我是撩拨不动,对于七尺,我是不忍撩拨,相比之下,还是挑逗失落叶比较容易得到快感,他的反抗就象是某种不法行为下的欲拒还迎举动,令人精神亢奋。

    所以坐在他们面前,我难得的没说什么,来了句“校大早啊,七尺早啊。”就自顾自低头吃早饭。

    七尺问我:“你码好字了?”

    “没,哥今天起晚了。”我回答:“你们呢?”

    “我昨天晚上码了两千字。”七尺笑呵呵说。

    校大说:“我也码了点,在鲁院时间紧,不能象以前那样码字,能码多少是多少吧。”

    “那可不行。”我说:“中午我得补上去。”

    “干吗这么拼命。”七尺说。

    “我现在只相信投资工作比投资什么都来得有价值。”

    “这就是心灵受伤害的人说的话。”校大是知道我的事的,意有所指,小七尺一脸迷茫。

    很显然他难以理解我看上哪里象心灵受过伤害的人,好象这几天的接触,只有我伤害别人的心灵。

    我不想面对这个问题,好在那时,有人突然为我解了围。

    “你们网络写手每天大约要写多少字?”坐在不远处吃早饭的一位中年男性突然问我。

    我立刻回答:“不一定,写得快的,一天一两万字,写得慢也就几千字。”

    那男子发出了惊叹的唏嘘:“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啊!”

    “看怎么理解了。”我回答:“传统文学一篇文章那是要反复修改研究的,全盘推倒重写也是常有的事,而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构思好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然后把故事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够了。两者的性质不同。你们是精雕细啄刻萝卜花,我们是做大锅菜。这次到鲁院来,说白了就是让我们的大锅菜提升品位,改善质量的。”

    说到专业问题上,我还是比较认真的。

    男人又问:“那你们整天守在家里电脑前,就不出去接触生活吗?你们不接触生活,怎么能写出好作品呢?”

    我回答:“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写出好作品,试图在网络上写出经典的人不是没有,绝大多数都扑了,哦,扑就是没人看的意思。传统文学领域,注重观察社会,从生活中提炼情节,反映社会现状,但是对网络小说来说,我们只是出售想象力。走到乡间小道上看农民劳作,不会对我构思一个异世界的故事有任何帮助。”

    “原来是这样。”问话的男子点了点头。

    他又向我们提了一些问题,都是关于网络小说的。

    吃好早饭,我和校大七尺走出食堂。我问校大:“那人谁啊。”

    校大骂:“我日,那是我们的辅导老师马老师。”

    我倒。

    七尺也笑我:“昨天开班仪式不是过介绍马老师他们的吗?”

    我耸了耸肩,摊手:“哥从不观察生活。”

    ——————————————

    上午的课,是来自中央党校的周老师来为我们讲解,主要讲述《科学发展中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思维》。

    在这堂课上,周老主要为我们讲解了文化性质问题。

    他提出:文化镣铐是一种必要的存在,摆脱过去的镣铐的同时也需要打造新的思想镣铐。这种思想镣铐并非是狭义的禁锢他人思维的存在,而是建立在一定制度程序下的必要存在。

    这个话题听起来很空,但如果结合前言后语,我们还是能够听得明白的。

    我记得我曾经在龙空论坛发表过一篇帖子,是论yy的创新问题的,那个时候我就说,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可能是建立在完全推翻现有社会架构和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的。

    就好比你可以设想某个世界拥有地球所没有的生命,但无论哪种生命,它都必须依然拥有进食的需要,会生老病死,会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会有爱恨情欲,或者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