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木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314章:昭武四年
背景色:字体:[]

第314章:昭武四年(1/2)

    『ps:今天状态不好,只能四千字一章了。』

    ————以下正文————

    昭武三年秋冬,魏国有关于「第二次中原大战」的抚恤与犒赏,基本上也都拟定完毕,后续只要按照拟定的方式发放抚恤与犒赏即可。

    这件事,魏王赵润全权交给了朝廷去办理,而他自己,则在为两年后的战略做准备。

    关于两年后的战略,在经过赵润与内朝的商议后,魏国初步制定了「先东后西」、「先齐后楚」的进攻方略,若没有什么特殊的变故,两年后魏国的首个攻打目标即是东边的齐国。

    为了方便日后有效地围攻齐国,赵润将韩国的「巨鹿北郡」分割为「巨鹿郡」、「渤海郡」与「河间郡」三个部分。

    其中,魏王赵润任命燕绉为「河间守」,在江湖海河训练水军,又命乐弈为「渤海守」,驻守韩齐边界。

    其余似燕王赵疆、魏将屈塍二人的军队,则驻军在新巨鹿郡的「信都(广川)」、「甘陵(清河)」两地,屯田练兵。

    如此安排,待两年后魏国对齐国开战,魏国就能兵起三路,陆上军队分别攻打齐国的北侧与西侧,海路则由河间守燕绉率领,迂回绕后,袭击齐国的东侧,达到三面夹击的效果。

    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四面夹击,因为魏王赵润将许历派到了宋郡的「任城」,在两年后魏国讨伐齐国时,魏将许历将率领其麾下骑兵从任城径直向东,横穿薛郡——旧鲁国已分割成新鲁国与薛郡——直接攻入齐国的琅琊郡,切断齐国与楚国的联系。

    介时,齐国就将陷入魏国军队的四面包围。

    当然了,这只是暂定的方略,具体情况还是看到时候的局势,毕竟齐楚两国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齐国陷入魏军的包围。

    为了以防万一,韶虎的魏武军魏王赵润暂未将其从韩国的沮阳调回,一来是目前韩国的兵力,一旦草原外族当真入侵未必能抵挡得住,二来嘛,赵润确实需要一支军队驻扎在韩国的王都蓟城旁边,免得韩国国内再蹦个一两个类似雁门守李睦那样的人物。

    总而言之,反正蓟城目前仍然希望魏武军驻守在边境,魏王赵润也乐见其成。

    而对于镇反军的庞焕等人,魏王赵润最终还是收回了这支军队的兵权,并且将庞焕等人明升暗降——虽然对外宣称庞焕等人此番功不可没,入「上将军府」作为供奉,但实际上,等同于是将庞焕等人闲置了。

    上将军府那是什么地方?

    虽然曾几何时曾经展现出似乎要取代兵部的架势,但自从魏王赵润登基后一来,上将军府就彻底沦落为有功将领养老的地方,比如徐殷、百里跋、朱亥三位上将,近些年就领着上将军府的供奉,闲来无事时要么写写兵书、要么钓钓鱼什么的。

    而至于镇反军的兵权,赵润在收到了三叔公赵来峪的书信后,最终决定将其交给「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二人。

    一来,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皆是支持赵润一方的王族子弟,忠诚方面没有问题;二来,赵氏王族目前太势微了,赵润希望稍微能平衡一下。

    平衡的对象,当然就是以士族为主导的朝廷势力。

    入冬时,三叔公赵来峪过世了,他平日里最疼爱的孙子赵成恂,亲自跑到雒阳向魏王赵润传达这个噩耗。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赵润颇为伤感。

    他与三叔公赵来峪的初见,非但不能说和睦,反而是相互视为仇寇一般,但没想到天意莫测,到最后二人却成为了一路人。

    在赵润从肃王走向魏王的途中,赵来峪为他出了很大的力,就比如说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上梁侯赵安定等王族子弟,这些人原本都是站在赵润的敌对方的,是赵来峪一个个地劝服对方,使这些赵氏王贵以及其余很大一部分国内贵族势力,最终成为了赵润的助力。

    不能说没有赵来峪就没有今日的赵润,却必须承认,若没有赵来峪,赵润这一路上将会走得异常艰难——最要紧的是,正是赵来峪让赵润逐渐改变了对待国内王贵势力的态度,否则按照赵润曾经的性格,恐怕魏国,多半会因为清洗贵族势力而闹出一场内乱。

    “来人,请庆王。”

    在思忖了半响后,赵润命人请来庆王赵信。

    前段时间,南梁王赵元佐不惜牺牲自己、牺牲庞焕等宗卫的前途,让赵信得到了一份「制止颐王作乱」的功劳,虽然赵润很清楚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最终还是按照南梁王赵元佐所期待的那般,恢复了赵信的爵位,并将其安排到宗府担任主事。

    大约半个时辰后,庆王赵信匆匆而来。

    不晓得是因为被圈禁了十几年,还是因为消除了心中芥蒂,庆王赵信变得稳重了许多,据赵润的堂兄赵弘旻私底下透露,赵信这些日子在宗府处理事物时,颇为兢业,不复当年那般眼高于顶的模样。

    这让赵润感到有些感慨。

    在赵润的印象中,庆王赵信最大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容易得意忘形,但若是此人肯踏踏实实做事的话,其实倒也不失是一个人才——赵润的诸兄弟当中,又岂是真有庸才?

    哪怕是赵弘礼,据说被赵宣、骆瑸请到安邑城内的国立私塾教书,也深受学子的戴爱。

    “陛下。”

    来到甘露殿的书房,庆王赵信朝着赵润拱了拱手。

    赵润挥挥手示意赵信免了礼数,旋即沉声说道:“老五,赵成恂送来了口讯,说三叔公过世了,朕希望你走一趟安陵,代朕前往吊丧。”

    “臣遵命。”

    赵信拱手而拜,正要离开时,却见赵润又问道:“等会,南梁王最近情况如何?”

    一听这话,庆王赵信脸上露出几许伤感之色,苦笑着说道:“身体状况大致还可,只是……确实不如当年健朗了。”

    “唔,你多加关注吧。”赵润点了点头。

    “是,陛下。……陛下,那臣就告辞了。”

    “唔。”

    看着庆王赵信离去的背影,赵润长长吐了口气。

    对于南梁王赵元佐这个人,他从未看懂过,明明是为被流放十七年一事回来报复,但在他魏国生死存亡之际,这家伙却坚定地站在了国家这边,更不可思议的是,到最后,他居然放弃了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