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回到贝湖,杨启成马上就给他汇报了关于周书明和詹继东之间不和的一些事情,提到了不少和詹继东关系密切的干部,特别提到了姜敏赫最近比较活跃。
这个活跃陆政东是很清楚其潜在的含义的,那就是可能有些违法违纪的问题,可以把姜敏赫作为一个突破口,扯出萝卜带出泥,把詹继东彻底的清除出去,从而真正断掉周书明的一条腿,让周书明到时候想把这条断腿续上都没机会。
杨启成做事一直都是比较谨慎的,既然能够这样开诚布公的给他汇报,那就说明姜敏赫的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市级和县级,是腐败案高发地带,眼下的有些风气极为不正,不随波逐流,甚至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更重要的还有一点,说在国内当官是个高危行业,危在哪里?危在你必须跟定一条线。相当一部分官员,在他们跟线的时候,早已经向前伸出了一只脚。如果不伸这只脚,他们踏不上那条线。因为伸出的这只脚,他们不得不伸出另一只脚,没有入账又哪有出账?为了讨好线上官员,他不得不送,送了之后,便要想办法捞回。这种事,大概和搞婚外情一样,第一次做的时候,吓得要死,这也担心那也担心,睡着了都会被梦吓醒。做的次数多了,心理底线就不存在了,胆子也就越来越大。
是人都好色,是人也都贪财。这种本性是否成为惯性,只在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如果远远大于收益。肯定没人去干。相反。收益如果远远大于风险。甚至表面上看去,只要你做得好,根本就不存在风险,就会趋之若鹜。
陆政东很清楚姜敏赫的心理,姜敏赫跟定的是詹继东,到了詹继东这种地位,也就等于上了一道保险,出事的风险小太多了。即使有,以詹继东的政治智慧,大概也可以大事化小甚至消弭于无形。既然如此,跟定詹继东,风险自然也是最小的。也正是如此,觉得有这样的靠山,这样的干部胆子也就越来越大……
陆政东沉思了许久才道: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但愿有些干部明白这一点。”
杨启成一听陆政东这话就明白陆政东是没有打算借姜敏赫的手打掉詹继东。
从陆政东感性角度讲,对于姜敏赫这种人,他也是很想踢出干部队伍。对于詹继东同样如此,可是从理智的角度讲。他不能这么做,他确实没打算马上就对姜敏赫有所动作。
如果说官场是海,所有的官员,就是海里游动的鱼。那些科级干部处级干部,只不过是这个海里游动的小鱼小虾,大鱼只有那么几条,在贝湖省周书明是最大的那条,他陆政东算是第二号大鱼,祁玉民乃至于詹继东都是大鱼。现在原本是一窝的最大的鱼和一条大鱼发生矛盾,哪怕是冲突,只要有意愿,也是可以调和的,可以平衡的。一旦他加入其中,就没有平衡可言,一定会出现大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权力倾斜。
作为一个政治上有所追求的有梦想的人,谁又不渴望在大舞台来施展自己?但陆政东还是能感受得到。周书明对贝湖的影响依然很大,短期内要想消除这些影响,难。中央交给他的任务是要他肩负起的使命,勇担重任,将贝湖带到一个的高度。这个高度陆政东是心里有数的。
可是这得一步步来,幻想终归是幻想,激情也只能是激情。一个政治家如果只靠幻想和激情去做事,那是要犯大错误的,毕竟现在的书记是周书明,而且詹继东原本和周书明是同根生,一旦遭遇到外来的压力,兴许马上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反过来联手对付他,那更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何况他和詹继东之间的矛盾在贝湖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件事由他发起,或者由他授意,哪怕是他代表的是正确的,是讲原则的是出自于公心,落在别人眼里也就变了味,会被看成公报私仇之类的。
这就像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不在了,群龙无首,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多做工作,尽最大能力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别人首先想到的这不是为公,而是惦记一把手的位置。
所以盲目出招,急于求成,让自己被动不说,弄不好会让整个工作被动,会陷入到僵局,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必须讲求策略,是的,策略。陆政东从没感受过,策略二字有如此重要。现他是逼迫着自己,放慢脚步,不温不火地进入到角色去。他要把一切先看清,先判断出大的方向,然后再细小处着手, 必须要一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