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木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缘来苦 > 第一卷 月下昏黄灯如昼 第九十五章 回过头来

第一卷 月下昏黄灯如昼 第九十五章 回过头来(2/2)

然发觉早已偏离了返回的路线。

    李知宇身处幽暗之中,不由得抬头望了望上方倾洒的点点光亮。

    看过稍时,只见光亮原来是从远处的一间幽寂小屋洒出,余晖照在了此间。

    “夜色幽幽,恰如彻夜无眠。我王知然穷其半生之力布下此局,虽然有些旁路波折,出人意料,可大抵都在掌控之中,倒也无妨。只是老夫不曾料到,会付出如此之多。”须发皆白的老人怔怔出神的站在门廊中间,看着面前悄寂的夜色愣愣不语。

    “王先生。”神色伤感的少年寻着屋中透出的光亮拖步而走,不过往前几步,眸中透着哀伤的少年便看到了那个独自一人立楼头的老人。

    王知然意兴阑珊,悄不知言。他一手死死的抓着手下冰冷的木梁,一手紧了紧斜披的长衫。

    “曾经久在寿春,作异乡羁旅客。无奈漂泊半生也只是为君王写写后宫芳泽,做些清词雅颂,那时哪能想到而立之年又返回故里,承了先辈授学之业,现在想来,犹忽然身在梦中。”老人低声自吟,犹如独饮了黄粱烈酒,诉之难醒。

    少年同样心怀旧事,愁思入怀,如何得脱。

    眼见王知然依旧独抚长廊而不语,少年再次上前,出声轻喊道:“王先生!”

    久沉心事的老人这才恍然有悟的醒过神来,看向了那个于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少年。

    老人转身看过少年片刻,阴沉愁思布满的脸庞稍稍凝气几丝和蔼笑意,对着那个不过堪堪见面的少年轻轻挥了挥手。

    不知为何,虽然与这个少年不过见面几次,但心中确实对他颇有好感。而当此孤寂落寞之时,看着独身迷路踉跄至此的少年,那份深深的落寞与孤独有如尘封多年的老酒,此时愈发醇厚香冽,如遇知音。

    他脚步轻抬,走到了少年身前。

    “小兄弟深夜不眠,从东楼远行于此,敢问是否是老朽礼数不周怠慢了小兄弟。”老人笑容可鞠,就要对少年躬身以示礼节。

    “先生万万不可!”李知宇急忙出声制止,抢身而出扶起了老人弯下的肩背。

    老少两人相视一笑,分宾主前后走入了暖阁。

    由于朱思然前脚刚走,老人怒气勃发,手脚乱动之下屋中难免残留着几分凌乱。初次踏入此屋的少年见着眼前光景,忽然觉得有些尴尬,又有些怀念。

    那时自己还在学堂之时,也总是这般书籍凌乱,四周漫洒,每每都是惹得先生摇头晃脑的说着君子责己也重以周,小人待己也轻以约。此时,没成想道桃李满天下的王先生也是这般光景,倒是让有些局促不安的少年缓缓了紧张的心神。

    少年忽然悄声一笑,摸了摸有些滚烫羞红的小脸。

    老人闻声也不觉窘迫,有条不紊的走到堆满了乱盏杂籍的桌案,细细分捡。等到桌案焕然一新之后,这才转身瞧了瞧少年。

    “少侠这是想到了哪年的尘封旧事,如此笑颜而待。莫不是看着老朽这陋室难登大雅之堂,觉得老夫生活潦倒,责己不周。”看着少年脸上忽然浮现的丝丝笑意,王知然也是心中一乐。

    李知宇初窥门径,也不敢贸然作答。只好干笑了两声,肩背紧紧靠在了椅背之上。

    王知然好像极为了解少年的腼腆性子。也不再出声询问,而是走到屋中后首,取出了一只精美的茶壶。

    待到茶水晃荡如含春光,香气氤氲而出,布满这间登高远望的小居之后,老人又从桌案之上取过两只黑陶茶杯,伸手泄出了一屋的热气满堂。

    少年虽偶有诗书古板,恪守君子礼仪之处。可毕竟是陋室读诗书,教条礼仪之类虽有涉猎,碍于草庐难装规矩,生性倒也是活泼潇洒。他见老人持杯相待,也不好推脱太久,而是一改常态的大方接下老人递过的茶水,小泯了一口芬芳。

    “这茶怎么样?出自于落栖山下的山泉幽谷,每有种茶人采茶之时,都是最优之选项。相传采茶人为得这半斤八两茶叶,喷出的唾沫星子可倒灌半条大江。”王知然同样掩袖呷了小口茶水,含笑的眸子再次瞧向了那个脸上已无局促不安的少年。

    少年对于奢侈名贵之物了解不多,只知道每天跟着师傅躬耕自足,获己所需。茶饭等等自然是只求果腹,又谈何享受云云。惟一觉得一次享受还是跟着师傅到刘负卿之处拜访之时吃得那一顿野味珍馐。可自己所遇,都是疏粝蓬荻,毕竟难登大雅。

    少年支吾难答。

    “知宇?知宇!不知少侠这名是谁所取?有何讲究?”老人眼见他神色转变,带了些许局促,又转移了个话题。

    “这、这”少年吞吞吐吐,倒是有些愈发难言。自己名姓所来之处从来无人提起,此时经老人出声一问,倒又是难答。

    “怎么,这道理先生没曾教过?”老人瞧着他神色异样,出声难答,忍不住再次打趣了一下少年。

    夜半烛昏,一老一少言笑晏晏,推杯换盏。

    话语休烦,说道后来,饱读诗书的老人自然而然的说道了家国兴亡,说道了朝政更迭,乱世昏昏。少年游历虽短,一路见闻也是颇为奇诡难测、此时听着老人出声谈起这些史书泛黄、短简兴叹的时事旧闻自然旁听有意,两相皆好。